工程造價的風險管理涉及工程項目的多個階段和方面
工程造價的風險管理是一個系統性工程,它涉及工程項目的多個階段和方面。以下是對工程造價風險管理的詳細闡述:
一、風險管理的必要性
在工程項目實施過程中,造價風險是客觀存在的。這些風險可能源于市場環境的變化、設計方案的調整、施工過程中的變更等多種因素。若不能有效管理這些風險,可能會導致工程造價失控,進而影響項目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二、風險管理的要點
科學設置風險管理體制
根據系統內部部門劃分,設置專門的風險管理部門,負責風險管理中涉及的招投標、項目施工、合同簽訂、建筑規劃設計、勘察和竣工驗收等各個環節。并形成完善的管理制度,對風險進行準確的評估,確定風險的種類、潛在損失因素和損失的大小,然后制定預防措施和保護方案。
控制資金使用風險
資金使用管理不當可能會影響施工進度,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費。因此,需要合理制定施工計劃、成本控制計劃,并根據施工進度確定資金支付計劃。在施工中的資金開支要按照以收定支的要求,確保資金的合理分配,保證工程的順利進行。
強化合同管理
合同管理是控制工程造價風險的重要手段。在合同簽訂過程中,要認真審核合同中的條款,包括權利與義務的執行、造價、工期等要求,確保合同內容執行時不會發生意外風險。合同簽訂后,應按照合同內容逐項對照,確保所有行為都符合合同條款。
建立風險準備金制度
針對一些無法消除的風險,如工程損壞、第三方責任等,可以通過購買工程保險或尋找工程擔保的辦法來解決。同時,建立風險準備金制度,從財務的角度為風險做準備。
三、風險管理的措施
加強設計階段管理
設計階段對工程造價的影響至關重要。通過推行設計招標、優選設計方案、提高設計質量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設計階段的造價風險。
完善法律法規
通過完善法律法規手段來規范建筑市場行為,減少不正當競爭和違規行為的發生。同時,建筑管理部門應多采用市場調節的手段,而非強化行政約束,有助于建立一個公平、公正、透明的市場環境。
加強信息溝通
加強信息溝通體系的建設,包括組織成員之間、組織成員與項目內部環境之間以及項目外部環境之間的溝通與交流。確保項目的組織成員在履行職責時能夠及時準確地獲得所需要的信息,并將掌握的信息反饋給組織的其他成員。
采取針對性風險管理措施
在施工過程中,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采取針對性的風險管理措施,如轉移、規避、自留和控制等形式。對于已識別的風險,要制定詳細的應對計劃,明確責任人和應對措施,確保風險得到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