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評標價法的計算過程
當然可以詳細介紹最低評標價法的計算過程,最低評標價法是一種常用的評標方法,其核心在于通過綜合考慮投標報價以及其他相關因素,來確定評標價最低的投標人為中標候選人。以下是該方法的詳細計算過程:
一、確定基礎報價
首先,需要確定投標人的基礎報價,這通常是投標人在投標文件中提供的原始報價。
二、考慮其他相關因素
在最低評標價法中,除了投標報價外,還需要考慮其他與采購項目相關的因素。這些因素可能包括但不限于:
質量因素:如產品的性能、可靠性、耐用性等。
交貨或竣工時間:提前或延誤交貨可能對采購方產生不同的影響。
售后服務:包括保修期限、維修響應速度等。
付款條件:如預付款比例、分期付款安排等。
三、量化并折算為貨幣額
對于上述考慮的因素,招標文件中通常會規定具體的量化方法和折算標準。例如,對于質量因素,可以設定不同的質量等級,并根據等級差異給予相應的貨幣額加減;對于交貨時間,可以提前交貨給予獎勵,延誤交貨則進行罰款。
四、計算評標價
在確定了基礎報價和考慮了其他相關因素后,就可以開始計算評標價了。評標價等于基礎報價加上或減去因其他因素量化折算后的貨幣額。計算公式可以表示為:
評標價 = 基礎報價 + (因素i的量化折算貨幣額)
其中,∑表示對所有考慮的因素進行求和。
五、確定中標候選人
最后,根據計算出的評標價,對投標人進行排序。評標價最低的投標人即為中標候選人。如果招標文件中有規定資格預審或符合性審查等步驟,則需在確定中標候選人前完成這些步驟。
需要注意的是,最低評標價法并不等同于最低價中標法。最低價中標法只考慮投標報價,而不考慮其他因素;而最低評標價法則是在投標報價的基礎上,綜合考慮了多個與采購項目相關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