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造價控制中有哪些問題?
在工程造價控制中,存在多個方面的問題,這些問題可能源于不同階段的管理和操作。以下是對這些問題的詳細歸納:
一、項目投資決策階段
基礎資料搜集不全面或不準確,可能導致估算投資額出現偏差。
建設單位對工藝流程和方案缺乏認真研究,有時為了項目能被批準,要求設計單位低估投資額,從而影響工程造價的準確性。
二、項目設計階段
設計人員對施工現場調查不深入,對項目成本控制的認識不足,可能導致設計方案缺乏經濟性。
設計過程中偏重強調設計產值和技術先進性,而忽視經濟效益和項目成本控制。
三、招投標階段
招標文件編制不嚴謹,存在漏洞和歧義,可能導致投標人對招標要求理解不一致,進而影響工程造價。
招投標過程中存在不合理競爭,如權威人士以不公正手段將工程給予關系戶,或施工單位為了自身利益一味要求追加工程費用,導致工程造價難以控制。
招標單位隨意壓低價格,導致工程造價嚴重失實,或讓個別施工單位通過低價中標,給后續施工和結算帶來隱患。
四、施工階段
施工單位確立的工程造價控制目標不科學,可能導致成本控制失效。
材料價格管理方法落后,計算材料采購量和儲存量的方法不科學,可能導致材料成本超支。
施工組織不合理,資源配置不當,造成大量浪費,提高工程造價。
施工單位在施工過程中想方設法增加現場變更和技術變更,以獲得額外收入,或偷工減料,給工程質量埋下隱患,同時增加工程造價。
五、竣工結算階段
施工單位在進行工程結算時,可能存在虛報工程量、提高定額單價、套用較高的取費標準等問題,以提高工程造價。
結算審核不嚴格,存在漏審、錯審等問題,可能導致結算金額不準確。
六、其他問題
造價人員素質不高,缺乏專業知識和技能,對工程造價的計算和控制能力不足,或缺乏職業道德,存在違規操作等問題。
信息化水平低,造價管控過程中仍然依賴傳統的手工操作和紙質文檔,工作效率低下,且缺乏有效的信息化管理系統,無法實現數據的實時共享和分析。
缺乏全過程造價管控意識,只注重項目的某個階段的造價管控,忽視了項目全過程的成本控制,且各參與方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和協調,導致造價管控工作難以有效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