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過程中如何確保數據保密性?
在審計過程中,確保數據的保密性至關重要,這關系到審計工作的安全、公正以及被審計單位的利益。以下是一些關鍵措施,以確保審計過程中數據的保密性:
一、加強涉密人員管理
強化保密意識:
組織審計人員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審計法》等相關法律法規,以及《審計人員保密守則》等內部規定。
通過觀看失泄密警示教育片、通報失泄密典型案例等形式,常態化開展保密教育,增強審計人員的保密意識和責任感。
明確保密責任:
涉密審計人員應簽訂保密協議,明確其在審計過程中的保密責任和義務。
涉密審計人員的離崗、離職,要監督其清退涉密載體,簽訂離崗保密承諾書,嚴格執行脫密期管理。
二、加強涉密載體管理
涉密載體制作與標識:
涉密載體應標明密級、保密期限、六位編碼等信息,以便后續管理和使用。
涉密載體的制作、復制、收發、傳遞、維修、銷毀等環節,均需經過嚴格審批和登記。
涉密載體使用與保管:
涉密載體應在指定場所使用,并嚴格控制知悉范圍。
涉密載體使用后應及時收回,妥善保管,避免遺失或被盜。
三、加強計算機和網絡保密管理
配備保密專用設備:
審計機關應配備涉密計算機、涉密打印機、“保密硬盤”等保密專用設備,并確定專人負責管理維護。
嚴格網絡隔離與訪問控制:
涉密計算機應實現專機專網運行,與其他公共信息網絡進行物理隔離。
加強對審計人員網絡行為的監控和管理,防止通過公共網絡泄露涉密信息。
加強數據加密與防護:
對涉及國家秘密和工作秘密的事項,應通過涉密專用設備進行處理,并加強數據加密和防護。
定期對計算機和網絡進行安全檢查和漏洞修復,確保系統安全穩定。
四、加強審計現場管理
規范審計項目現場資料借閱、存放、移交等手續:
加強對采集的電子數據等工作秘密的存儲管理,確保電子數據在傳輸和使用過程中的安全。
審計人員數據采集時承諾對采集的電子數據進行保密,確保數據不泄露。
加強安全防范工作:
加強對審計人員住宿、旅途、車輛、辦公場所等的安全防范工作,防止因疏忽大意導致數據泄露。
五、加強監督檢查與責任追究
定期開展保密檢查:
不定期開展計算機和網絡的專項保密檢查,對涉密文件統一管理,設立專柜保存,確定專人管理。
嚴肅責任追究:
對違反保密規定的行為,要依法依規進行嚴肅處理,并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
綜上所述,通過加強涉密人員管理、涉密載體管理、計算機和網絡保密管理、審計現場管理以及監督檢查與責任追究等措施,可以有效地確保審計過程中數據的保密性。